• 數碼轉型時代

第四章

新興科技的誕生: NFC


日期:
8 Aug, 2020
NFC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蓬勃發展,不少手機製造商紛紛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功能,例如指紋識別、Face ID等技術,NFC當然也不例外。雖然NFC這項技術早以面世多年,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存在。NFC不單縮短以往透過互聯網傳送資料的時間,更可減少資料傳輸途中被盜的風險,而NFC的用途由以往最為港人熟悉的八達通系統,已慢慢推廣至日常生活的不同範疇。

甚麼是NFC?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是由當時Philips、Nokia和Sony共同於2004年研製開發。NFC本身並不是一項嶄新的技術,它是由RFID(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演變而來的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它在13.56MHz頻率運行於20厘米距離內,並帶有三種不同的傳輸速度,分別是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424 Kbit/秒。NFC可以讓裝置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送,具有NFC功能的設備能夠讀取包含產品資訊的近距離無線通訊 (NFC) 標籤及模擬RFID標籤,並與其他設備或非接觸式智慧卡通訊。
當時為了推動NFC的發展以及技術的實施,SONY、NOKIA和PHILIPS三間公司共同創立了一家協會——NFC Forum。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目前NFC Forum在全球擁有數百個成員,包括後來加入的:國外成員Philips、LG、Motorola、NXP、NEC、三星(Samsung)、4toam、Intel,以及中國成員華為、中興、中國移動、魅族、vivo、OPPO、小米、上海同耀等公司。
NFC可用於各種資訊交換,如電話號碼、圖片、MP3檔,等等。這種交換可在兩個具有NFC功能的電子設備(如手提電話)之間進行,或於具有NFC功能的手提電話和近距離內的RFID晶片卡或讀取器之間完成。NFC可被用作如電子收費、通行證、存取控制等服務。

NFC運作方式

NFC以操作模式可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
主動式:接收端的標籤本身有供應電力或嵌入電池,能提供標籤中的晶片主動發出電波訊號給讀取端(Reader),但如果停止供電則停止運作,優點是能夠讀取的距離範圍比較長,適合建立保安系統等有持續供電的環境下使用。
被動式:標籤(Tag)本身不會主動發出訊號,而是由讀取端發出訊號,標籤被動接受到足夠強度的電波訊號後,才會傳送儲存在記憶體中的資訊給讀取端,雖然不受限於電力的問題,但讀取距離較短,現今的NFC應用較多屬於被動式。
若以資訊交換來區分,則可分為以下三種:
卡類比模式(Card emulation mode):這個模式或使用相關工作必須內建NFC晶片或通過軟體才能進行。它可以替代非接觸式的智能卡,例如信用卡、IPASS、保安系統、車票、門票等等。裝置如手提電話不需要電量也可以使用。
讀卡機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為非接觸讀卡機使用,可以讀取他人提供的NFC標籤來獲得資訊,或寫入空白的標籤提供他人讀取例如從海報或者展覽資訊電子標籤上讀取相關資訊。
對等模式(P2P mode):這個模式類似於紅外線傳輸,但相較於紅外線有著傳輸距離短、傳輸建立速度及資料傳送速度較快、耗電量低等優勢,目前主要應用於手機名片交換、資料同步、網址分享等用途。

數碼轉型指南

全世界已逐漸走向數碼化,勇於創新才是正確的方向。

閱讀更多